韩国理论网站_女教授的隐秘魅力在线_HD中文字幕在线播放,韩国伦理女教师,快递特邀员,善良的表妹hd2

力挺華為叫板三星,萬億巨頭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

欄目:行業新聞 發布時間:2019-08-02
歷史的洪流席卷而過,總有人能屹立不倒,最后成為英雄。
最大的“包工頭”
隨著華為被納入“實體管制”清單之中,谷歌、英特爾、高通,甚至一向自詡為公正公平的IEEE都選擇了隔離華為。

歷史的洪流席卷而過,總有人能屹立不倒,最后成為英雄。

image.png

最大的“包工頭”

隨著華為被納入“實體管制”清單之中,谷歌、英特爾、高通,甚至一向自詡為公正公平的IEEE都選擇了隔離華為。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一家公司卻表露了自己的態度,力挺華為。

這家公司叫做臺積電,是一家中國臺灣的企業,是一家晶圓代工企業。

在此之前,也許很多人都不曾知道它的名字。

在這之后,這三個字絕對會被無數人銘記。

image.png

美國的一紙禁令,讓華為的海思和鴻蒙走上了舞臺。

但就算華為做足了準備,可是在供應鏈上始終還有一個部分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方案,這個部分便是臺積電的晶圓代工業務。

晶圓代工簡單來說就相當于芯片的建筑工人,而海思、高通、英偉達這些芯片設計公司則是圖紙的設計師。

一般來說,設計師都是不會親自動手的,所以只能請建筑工人來做。

臺積電便是這個行業里最大的“包工頭”,比英特爾和三星都大。

作為現今半導體行業的大哥大,市值高達170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一萬多億。

萬億巨頭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也許這一切都得從一個男人開始說起。

image.png

規則的顛覆者

1987年,臺積電在中國臺灣成立。那時候的張忠謀已經55歲了,初次創業的他在年紀上并不占優勢。

但是也許是年長帶來的成熟與積累,才能讓臺積電在后來的數次磨難中安然無恙,成長為了今天的參天大樹。

image.png

1987年以前的半導體行業,大部分公司采用的都是IDM模式,一個公司要完成從設計、晶圓制造到封裝和測試的全產業鏈,門檻極高并且投資消耗巨大。

可是在1987年過后,這個充滿弊病的行業規則就被張忠謀給徹底顛覆了。

臺積電從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只做晶圓代工業務,其他的環節完全不去考慮。

這不僅讓設計公司免去了商業機密被竊取的煩惱生產的成本,同時還讓自己省去了芯片設計的研發經費,極大的降低了芯片行業的進入門檻。

這一模式怎么看都是多方共贏的局面,但是它的發展卻并非一帆風順。

創立之初,半導體行業便開始走下坡路,全球的半導體市場快速下滑。

那時的臺積電四處碰壁,只能靠少量的訂單維持生存,舉步維艱。就在這樣的逆境中,張忠謀依然成功為臺積電造出了得以騰飛的勢。

1988年,張忠謀通過私人交情將老朋友英特爾的CEO、《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作者安迪格魯夫請到臺灣來對臺積電進行考察認證。

在經過一番嚴格的考察之后,在改進了被挑出的200多個問題之后,臺積電成功的獲得了英特爾的認證。

在沒有行業統一標準的當時,英特爾的認證意義重大,是對臺積電生產能力最好的背書。

image.png

此后的張忠謀更是展現出了自己的強悍作風,在落實生產政策之后堅持高標注,嚴格要求公司員工,建立起了國際化標準的規章制度。

隨后幾年,臺積電的發展開始變得越發的順風順水。再加上半導體行業開始回暖,張忠謀抓住機會,帶領臺積電成功上市臺灣證交所,迅速擴大了生產規模,此后臺積電便開始了自己的野蠻生長。

1997年,臺積電成功登陸紐交所,在當年便實現了13億美元的營收,5.35億美元的巨額盈利,成為了臺灣最賺錢的公司。

當時距離臺積電成立,不過僅僅十年時間。而往后的二十多年,臺積電更是開始了狂奔。

image.png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

臺積電能夠成長的如此迅速,其實與它經歷的三次戰役是分不開的。

第一戰,張忠謀面對的是他的同門師弟張汝京。1997年,同樣從德州儀器出身的張汝京創立了世大半導體,發展勢頭及其迅猛,只用3年時間便成為了臺灣第三大半導體公司。

image.png

世大的瘋狂擴張讓張忠謀感到了危機,假以時日,世大也許會成為第二個臺積電。為了防止這種可能,張忠謀說服了世大的第一股東,在沒有知會張汝京的情況下收購了世大。

受了委屈張汝京沒有善罷甘休,他遠赴上海創建了一個中芯國際,耗費巨資從臺積電挖人,并借此得到了臺積電的商業機密,規模迅速擴張。

面對中芯國際的進攻,臺積電動用了法律的手段,對中芯國際提起訴訟,先后獲得了3.75億美元的賠償,更是迫使張汝京離職。

第二戰,臺積電面對的是格羅方德。2009年格羅方德成立,依靠著背后的強權和先進的技術,臺積電全體員工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這樣背景強大的企業,讓誰都要戰戰兢兢。

image.png

但任誰也沒想到戰斗會結束的如此之快,來勢洶洶的格羅方德瞬間便被擊敗。

28nm制程有一項關鍵的技術選擇,就是先閘極與后閘極。作為當時最為先進的制程關鍵,誰先能夠順利量產,無疑就會建立起絕大的優勢。在三星和格羅方德都選擇了先閘極的情況下,張忠謀力排眾議毅然決然采用了后閘極。

結果三星和格羅方德的在良品率上遲遲無法提升,而臺積電則順利量產。臺積電這次的勝利不僅讓它走上了制程工藝的龍頭行業,同時還讓它擁有了超高的定價能力,臺積電因此獲益頗豐。

第三戰,臺積電面對的則是三星。在全球八大代工廠中,三星一直都是臺積電最大的對手,多年來一直和臺積電爭奪著新進制程工藝的話語權。

image.png

為此,三星和臺積電開始了制程工藝的競賽,而兩家公司在資本支出方面占了全球晶圓代工廠的70%,其中臺積電占50%。

并且兩家都在不斷的增加資本,最后的結果就是導致了現在的三星和臺積電同時成為了晶圓代工行業具有壟斷地位的巨頭。

而臺積電在和三星的戰斗中一直也是占據著優勢,在市場的占有率方面更是遙遙領先。

至少現在來看,在晶圓代工方面三星敗給了臺積電。

image.png

小結

臺積電用三次戰役讓自己登上了王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但是它的對手依舊沒有就此敗退,格羅方德、三星、英特爾依然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晶圓代工的戰爭,也許才剛剛開始。

2009年,在臺積電面臨虧損危機之時,張忠謀重回CEO之位,挽狂瀾于既倒。

2018年,87歲的他宣布正式引退,離開了半導體的江湖。

仍處在洪流之中的臺積電,并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變得式微。

因為張忠謀早已教會了無數臺積電人該如何去做,為他們指明了方向。

(免責聲明:本文轉自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需要請聯系我們刪除)